2020年寒假前夕,我校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发出的“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向全校团员青年发出《关于开展寒假社会实践的通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学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计划全部打乱。面对疫情特殊情况,校团委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共青团思想育人和实践育人的作用,通过“四步统筹”引导我校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此次“特殊”的社会实践。
管理工程学院何易晟在线辅导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魏唯在线辅导
实行“一项特色”,即“最美逆行者”家庭志愿服务活动。校团委联合市北团区委共同开展一线人员家庭子女关爱活动,面向全校招募青年志愿者,义务为我市防疫一线医务、工作人员子女提供公益家教志愿服务,解除后顾之忧,同心抗“疫”,共克时艰。经过严格选拔和系统培训,目前已有42名志愿者正式投入工作。
注重“两个维度”,即各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和文化品牌、社团结合自身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抗疫活动。党有号召,团有行动。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以班级为单位用方言制作短视频为武汉加油;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发起了“疫”起发声——“我的战‘疫’朗诵”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艺术与设计学院创作原创视频、书法、宣传画等以“艺”战“疫”......墨韵书法协会以墨抒情,用书法为武汉加油;馨心手语社团开展线上手语教学,用手语传祝福;大学生艺术团线上同录一首歌为逆行者送祝福......
开展“三项活动”,即主题团日活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学院特色活动。疫情发生后,校团委按照学校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要求,第一时间下发了《关于开展“众志成城·共战疫情”线上主题团日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疫情防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等通知,同时多次召开会议布置并督导各分团委开展特色活动,积极引导各分团委结合疫情防控工作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团员结合自身实际开展这次“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
华章琳教授给理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研究会上团课
爱国教育“小课堂”
聚焦“四种教育”,即爱国主义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感恩奉献教育、大局意识教育。校团委围绕疫情防控这一重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聚焦四种教育,做好分内事,守好“责任田”。通过官方网站、微信等平台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通过“5+1”主题团日活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理性的防疫心态、养成良好的假期学习生活习惯;以“最美逆行者”家庭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教育引导学生懂得责任和担当,学会感恩和奉献;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理论社团宣讲、爱国教育“小课堂”等,教育广大青年团员要在疫情面前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服从指挥。
社区“守门员”和“广播员”-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胡国放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
一家三口齐上阵的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张诗赟和父母
生产线上特殊的“义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林兆宇在当地口罩厂工作
在当地政府和各学院党总支的有序引导下,广大青年团员积极响应,交出了一份份特殊的社会实践报告。充当社区“守门员”和“广播员”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研181班胡国放、一家三口齐上阵的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通信181班张诗赟、疫情中的“电话联络员”人文与外国语学院社工161班梁文轩、生产线上特殊的“义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建环175班林兆宇、热心“翻译员”商学院国商191宋玲玲(朝鲜族)、为家乡防疫人员做饭送饭的管理工程学院物流161班戴迁、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热血逆行者高等职业学院机电182班修晨睿、.....而这只是活跃在抗疫一线的理工志愿者的缩影。一声声“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一句句“我报名”、“我参加”,广大理工学子们活跃在疫情防控战线,为祖国发声,为祖国加油,他们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一代的初心和使命,用努力奋斗的青春担当了时代的使命。
时代在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创新。我校把共同抗击疫情斗争作为推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和重要实践,通过各种形式把理论讲的“更深入”、把政策讲得“更明白”、把事例讲得“更鲜活”,助推思政工作接地气、入人心。同时在“讲什么”上有态度、在“怎么讲”上做文章、在“如何做”上下功夫,构建学校思政教育大格局,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大体系。
践行志愿服务精神的热血逆行者-高职学院修晨睿在潍坊中心血站义务献血
抗击疫情没有候补队员,思政教育没有旁观者。我校各级团干部将不负思政战线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继续充分利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开展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撰稿:丁于娟 审核: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