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史团情 >> 媒体关注 >> 正文

青岛早报:“催泪红包”值得学习一辈子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6-03-07     点击次数:

虽然我们并不是学习医护专业,但催泪红包所折射出的奉献精神,却值得我们学习一辈子。近日,青岛早报催泪红包连续报道,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巨大反响。昨日,记者走进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聆听来自青年大学生们对催泪红包的感受。很多同学在谈起催泪红包表示,自己虽不是学习医护专业,但催泪红包中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对他们而言更多的是起到榜样的作用,医护人员崇高的职业精神及患者对医护人员辛勤奉献理解让他们感动。

催泪红包像盏道德明灯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大二学生 任智翔

除了上课外,我在学校还负责团委的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工作,催泪红包的故事每天都看,几乎每篇报道,都通过公众号转发了,有的还配发了感言。这个爱心故事让我学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昨天,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大二学生任智翔,在谈起青岛早报催泪红包报道的爱心故事时,很有感触地说。

虽然不是学医的,但在任智翔看来,作为95后的大学生,催泪红包这个爱心故事,除了医疗界外,与其他许多行业的道理是相通的。当看了青岛早报第一次报道的催泪红包故事时,也觉得就是一个爱心新闻,但连续几天的大量报道后,他的内心有了很大触动。这样一个爱心故事,诠释的是各行各业一种和谐、宽容和沟通的关系,犹如一盏道德明灯,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课,让生活中的许多迷茫一下亮了起来。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不少,以前有点小矛盾,此时也愿意放下一切,宽容原谅对方了。

尽管医护人员的工作很特别,但医患之间互相沟通理解,体现了一种社会素质和担当。作为大二学生,除了学习之外,重要的就是给自己上一堂人生道德课,洗洗自己的脑子。任智翔说,他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将来要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如果有了这样一种互相宽容、和谐共处的美德,在将来踏入社会后,对自己的事业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将来在做建筑工程时,也就有了强烈的社会担当,对所从事的工作做到极致。

给医生妈妈转发催泪红包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大二学生 刘亚哲

虽然我是学建筑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但被青岛早报关于催泪红包爱心故事的报道所深深打动。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设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刘亚哲说,每天看完爱心故事的连续报道后,都要特意转发给当医生的妈妈。学习之余,母女俩还通过微信一起交流催泪红包的心得和感受。远在济宁的妈妈说,作为一名医生,看了这样的爱心故事,内心特别受鼓舞,有这样的和谐医患关系,医护工作者再累也觉得值得。

原来填志愿时,也很想学医,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到了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现在想来总有一种医生情结未了的感觉。刘亚哲说,这次青岛发生的催泪红包爱心故事,让她心灵触动很大,虽然现在不能再重新选择专业了,但她很理解医生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因为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更多层面是缘于自己对医疗事业的那份热爱与了解。以前觉得医患关系有很多矛盾要解决,后来通过妈妈经历的一些事情,自己也觉得应该互相多沟通、多理解,多一些爱心,就少一些阻隔,才能出现和谐的医患关系。

因为老家在济宁,这几天,刘亚哲几乎每天都会通过微信,把青岛早报关于催泪红包的报道转发给妈妈。最近,在医院工作的妈妈干脆也下载了一个青岛早报电子版软件,每天上班后,一有时间就和同事一起关注青岛早报催泪红包故事的进展,大家也是很受启发。

催泪红包让校园生活更和谐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大二学生 徐国瑞

因为有了这样的爱心故事,我们的思想也受到了微妙的影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些细微变化。青岛理工大学环境学院大二学生徐国瑞说,连日来,青岛早报的催泪红包成了同学之间议论最多的话题,给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一种尊重和理解。

出生于浙江的徐国瑞是一名95后大学生,学的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原来在学校很少想到,能更多一点宽容别人,尽管也知道这是传统美德,但具体到行动里,总是管不住自己。10多天来,他和同学一直在关注青岛早报的催泪红包故事,无形中自己的行动就受到了一定影响。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小矛盾,都会以平常心对待别人,互相理解也成了习惯,之间的矛盾很快也就化解了。

在学校食堂工作的几个阿姨,原来和同学之间的关系不怎么和谐,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出现矛盾,现在大家看了催泪红包的爱心故事后很受启发,觉得自己应该处处理解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徐国瑞说,他和几名同学倡议,同学之间要多一些理解和爱心,在食堂工作的阿姨,有的比自己父辈年龄还大,学校食堂工作繁重,很不容易,大家彼此多一些理解和宽容,更能促进和谐的校园生活。现在一股和谐之风,成了校园新风尚。在将来的工作中,也将会发扬这种互相理解、互相关爱、互相尊重的美德,让自己踏入社会后,能尽快成为一名有道德、有理想的青年。

上一条:青岛早报、大众网等:近五年来青岛近10万人创业 带动60多万人就
下一条:中国教育报:青岛高校学子返乡将享受“一站式”直达服务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0 共青团青岛理工大学委员会  
市北校区地址: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邮编:266033   |   嘉陵江路校区地址:青岛黄岛区嘉陵江路777号 邮编:266520 
临沂校区地址: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外环1号 邮编:2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