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zsqd.app.qing5.com/mobile/reading/4786?app=powerqd&from=groupmessage
日前,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按照要求,全国高校将严把毕业出口关,加强过程考核,取消“清考”制度,并对教师评价等进行调整。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意味着高校“严出”时代正快速到来,也意味着从教育部到高校,都在尽力医治本科教育的若干沉疴,以提升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前不久,华中科技大学将18名学分不达标的本科生转到专科;华南理工大学对582名学生作出学业预警,64名学生被学业预警及降级试读;深圳大学通过给家长邮寄成绩单的方式“劝学”……全国不少211、985等高校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措施,为本科教育“加码”。记者了解到,针对教育部的发文,驻青本科高校也有行动,山东科技大学采取了手机入袋、打指纹上课等创新督学办法,成效初显(本报已报道),青岛理工大学则开展了系列学风建设活动,营造出“乐学、好学、善学”的氛围,形成了其他高校可以借鉴的“青理工模式”,11月14日,记者就此做了采访。
“评”“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校一直致力于健全日常管理评价体系,创新学风建设方式方法,培育优良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的老师说,青岛理工大学坚持从教、学、管方面三管齐下,在早读、晚自习等常规学风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以评促学”和“以赛促学”。“我们定期开展优秀学生个人、先进班集体和标兵评选,加大班级建设考评激励;大力开展学科竞赛,鼓励各学院立足学科特色,开展学科竞赛,指导同学们广泛参与,不断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成长与发展。”该老师说,三管齐下,给青理工营造出了乐于学习的良好风气。
关于这一点,记者在青岛理工大学校园内走了一圈,深有体会。清晨,操场上、树林中、平台里,随处可见读书的身影;上下课前后,背着书包急匆匆赶路的同学们如潮似涌,少见手机“低头族”;晚上,教学楼灯火通明,从教室到走廊,安静得只能偶尔听到几下轻微的开关门声,在书海中徜徉的同学们百舸争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以致记者在一旁驻足,竟未被察觉。
书院制+大讲堂+海豚计划促学风
记者了解到,青岛理工大学还发挥各学院专业特色,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的内动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学风建设活动,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书院制”公寓。以学生公寓为依托,建立“书院制”公寓,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书院生活,为同学们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环境。记者看到,“鼎新书院”内有自习室、阅览室,据介绍,该书院每周还定期举办考研、就业经验交流会,在活跃学术氛围,激发学习动力,养成优良学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土木敦华大讲堂”。为促使同学们了解专业前沿知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土木工程学院开办了“土木敦华大讲堂”,每两周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以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提高研究兴趣;三是“阳光海豚计划”。根据调研情况,联系学院实际,启动针对学业困难同学的“帮扶”活动。学业“帮扶”活动以海豚不放弃同伴,不让一个同伴掉队的天性为立意,命名为“海豚计划”,主要通过“海豚课堂”、“海豚爱讨论”、“海豚一帮一”、“海豚爱集体”、“海豚爱早读”、“海豚快乐笔记”、“海豚深情家书”和“海豚克拖协议”等方式,发动学习优秀的同学帮扶学习困难的同学,达到“一起学习不掉队,互帮互助同进步”的目标。
“三全育人”增强学生自管能力
此外,青岛理工大学围绕“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和机制,构建符合自身特色的由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深入推进精细化、全程化、立体化的学风管理,同学们从刚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学校都精心安排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不断创新学风建设方式、手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载体,主要包括学生综合测评和奖学金评比、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组织建设与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诚信教育、社会实践等,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增强同学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让每一位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虚度大学时光。(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杨海涛 通讯员 曹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