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团史团情 >> 媒体关注 >> 正文

山东教育报:着眼产业转型升级 培养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智能建造专业获批招生

发布人:苏伟     发布日期:2019-05-28     点击次数:

http://www.sdjyb.com.cn/content/2019-05/27/021478.html

本报讯(记者 孙军 通讯员 曹玉洁)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信息化、产业化两大发展浪潮对建筑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青岛理工大学因势利导,推出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在原有土木工程专业中融入大数据、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机械制造理念,使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再升级,着力推动智能建造领域的产业变革,为城市建设提供优秀的复合型建筑人才。

智能建造这个专业是刚刚获批的,但该校在土木工程专业中进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在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我从大二就跟着刘文锋老师通过参加学术类会议、创新创业大赛、企业实地调研,接触到BIM、VR、3D打印等新知识、新技术,并尝试在创新创业项目中进行应用和融合。”该校2019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葛亿因在校期间表现优异而成功签约中建八局,目前正在某公司BIM工作室实习。实习中,葛亿发现之前所学的知识和技术都用得上,而且驾轻就熟。“我对BIM、VR、3D打印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的职业规划也向这个方面发展。”葛亿表示。

葛亿提到的BIM应用被认为是信息化建设的主力。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仅BIM应用这一项,全国的人才缺口就达60万。“懂建筑的不懂信息技术,懂信息技术的又不懂建筑。”有业内人士这样感叹目前行业面临的“人才荒”。

该校智能建造专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设的。该专业负责人、土木工程系主任刘文锋告诉记者,全国共有2批4所学校经过教育部的公示开始设立这个专业,第一批仅有同济大学1所,青岛理工大学是第二批的3所高校之一。

“申请设立智能建造专业,是青岛理工大学顺应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刘文锋表示,该专业得以获批,源于学校具备的独特优势。近年来,青岛建筑业在信息化和产业化方面走在前列,该校以其人才和科研优势深度参与。由青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学校研发的“城市建筑云”在全国率先与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云”进行双云融合。这为项目研发、成果应用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平台。

该校土木工程专业研一学生周正就在这样的平台上得到锻炼。周正本科期间作为团队核心多次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类大赛,多次在国家级、省部级赛事中获奖。“通过学校的平台和老师的指导,参与赛事和实际项目,培养了我对新形态的建筑业的认知能力以及‘+’的思维,对待新技术会从本质上看问题,面对建筑问题会运用这种新思维思考,往往会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也是新时代建筑人很重要的能力。”周正表示,希望将来能在信息化抗震方面继续读博深造,因为信息化让这个行业更有前景,学校的智能建造专业也将更具先进性与针对性。

那么,这个专业的学生4年都学什么?有哪些课程?什么老师来教?如何实现培养目标?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这些问题,也是该校潜心思考的问题。“同济大学主要培养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高大上’。而作为当地的老牌建筑院校,我们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居多,会比较‘接地气’。”刘文锋透露,学校邀请了多家国内知名企业的专家共同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系统的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料。为了迎接智能建造专业首批新生,学校配备了精干的教师队伍。50多名教师主要来自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机械制造和管理科学四大领域,有正高职称的占四成多。

根据刘文锋的设想,该校智能建造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设计院、施工单位。为此,学校精心设置了课程,浓缩了常规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扩展设置了装配式建筑施工、BIM技术和绿色建筑、建造机器人、智慧城市概论、“一带一路”工程建设概论等“新课程”。“这些课程都顺应了建筑业发展的主流趋势,贴近实际需求,也很实用。”他说。

“第一年计划招生40人,以后每年的招生计划在40~70人。希望通过专业的建设,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智慧建造产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更好地为建筑业服务。”刘文锋表示。



上一条:http://www.sdjyb.com.cn/content/2019-05/27/021478.html
下一条:山东教育电视台:青岛理工大学助推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0 共青团青岛理工大学委员会  
市北校区地址: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邮编:266033   |   嘉陵江路校区地址:青岛黄岛区嘉陵江路777号 邮编:266520 
临沂校区地址: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外环1号 邮编:27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