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zb/20190530/qdzb1273912.html
驻青高校“上新”
驻青省属高校中,山科大新增的5个专业中包括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青科大新增的4个专业中包括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青岛理工大学新增了机器人工程、智能建造、智能制造工程等3个专业。青岛农业大学的马业科学以及山东体育学院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通过了审批。
大批量新增专业受关注
根据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各大高校新增了备案专业1831个、新增了审批专业241个、调整了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40个。实际上,备案专业与审批专业都属于高校新增的专业,只是通过批准的方式有所不同。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修订形成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专业设置和调整实行备案或审批制度,备案和审批每年进行一次。
如此大批量的新增专业很受关注。数据显示,备案专业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三大专业新增备案的高校数量分别是196所、101所、96所。除此之外,智能制造专业、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等3个专业新增备案的高校数量也分别达到了50所、34所和29所。实际上,在去年公布的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就显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备案学校数量就名列榜首。
山东高校加入“增新”大军
记者留意到驻鲁高校也有不少专业新增加了专业。比如山大增加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生物医学科学、智能制造工程4个专业,海大增加了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石大增加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5个专业。山大、济大、山师的网络空间与安全专业也通过了审批。
“新增的5个本科专业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进一步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校将大力加强新增的5个本科专业建设,特别是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 ”中石大相关负责人介绍。记者留意到,高校新增的专业绝大部分都会在今年招生,但也有少部分专业今年不招生,比如中石大新增的5个专业中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今年就没有招生计划。
新工科专业异军突起
“从各个高校专业设置名称上看,高校增设的‘热门’专业基本上都是新工科专业。”青岛科技大学招办主任张树海介绍。所谓新工科专业,主要指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以互联网和工业智能为核心,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科学与技术等相关工科专业。
记者了解到,各个高校增设新工科等专业,除了服务国家战略外,还要进一步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社会人才需求量等综合因素。此前,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学校学科建设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本科专业现代化,加快布局新工科等战略新兴专业建设,培养科技创新后备力量,服务于新旧动能转换。 “比如说,山东是新旧动能转换国家级综合试验区,新旧动能转换涉及智能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等多个新兴领域,而这些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支撑,这些人才怎么来,就需要高校社会来培养。 ”岛城一所高校招生的负责人介绍。
新工科专业可能带来的一些行业变革,也是众多高校设置的原因。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系主任、智能建造专业负责人刘文锋举例说明,如果建筑过程中,需要满足“住宅光照不得小于2小时”的要求,以前只能凭借施工方的经验来处理,现在可以通过BIM模型模拟从日出到日落的过程,通过统计楼间距、光照面积等来精准测算。“通过BIM模型,智能建造将即将施工的工程,提前进行模拟路演,既降低了试错率,减少返工程度,也提升了工作效率。”据刘文锋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实行的是“订单式培养”,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青建集团、北洋设计研究院等知名企业有深入合作,考虑到有意向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在培养过程中会有所侧重,以便于学生在毕业后顺利就业。
本版撰稿 记者 王世锋
专家说法
新工科专业设置有时代背景
“新工科专业的设置有它的时代背景,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等工业大国发展战略的提出,指向的多是新工科相关的专业。 ”张树海介绍。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就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多项推进新工科发展的政策,全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此前教育部等部门还联合印发了 《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其中指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等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
“新工科专业既包括新兴专业,也包括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对传统省级改造的工科专业,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系主任、智能建造专业负责人刘文锋教授介绍,“以学校新增的智能建造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强调原有专业基础的基础上,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培养的就是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人才。 ”
开设新专业要防止一哄而上
“高校兴办新工科专业,与国家大力培养新工科专业人才,以及社会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有关,凸显了高校的责任与担当,但也要防止一哄而上开设新工科专业。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定位,对开设新工科专业,进行充分的论证,要保证新开办的新工科专业办出特色和品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介绍。众多高校有开设专业的自主权,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即可,但如果学校不能很好地用好自主权,就可能出现在社会舆论炒作很热,政府政策又加以鼓励的情况之下,加快开设,由此产生低水平、重复开设的问题,很快就导致相关专业“产能”过剩,培养的专业人才供大于求,结构、质量和社会需求脱节。
“开设新工科专业,当前有天时和地利,但要把新工科办好,还需要有人和,这里的人和,就是要实现大学的教育家办学,要建立现代治理结构,对新增专业按教育和学术标准进行充分论证,建立起完善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熊丙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