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引领 >> 正文

2014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刘承诚

发布人:     发布日期:2015-03-13     点击次数:

飞翔在创新天空的领头雁


刘承诚,女,青岛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她是不折不扣的“学霸姐”,她是独立带领科研团队取得国家级竞赛一等奖、国家专利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的小小科研带头人。她家境贫困却自强不息,以卓越的科学态度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带动同学踊跃参与创新实践。她的事迹被山东省教育厅、半岛网、半岛都市报、校报、校园网,以及青岛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多个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广泛宣传,在校内外引起极大反响。

她的大学没有假期,除了休息,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科研、实践、兼职中度过。她是学生会学术部部长,也是学校最大的科技类社团负责人,承担了大量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她是各类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活跃分子。如此多的社会工作没有令她迷失学业,反而连续6个学期专业排名前三,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和山东省政府奖学金1次,高分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计算机二级,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免试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她带领团队独立设计制作的作品荣获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她一人带领三个团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次斩获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1项;她勇于挑战自己的弱势学科,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山东省二等奖;她潜心于科技创新,拥有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她还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第一负责人。

这个朴实无华的“90后”大学生正用实际行动谱写着一曲自强不息的青春赞歌。

一、穷且益坚,自强不息:她比同龄孩子懂事要早很多

她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父母务农之余在建筑工地做零工供读两个大学生。家境贫寒的她不畏艰辛、拼搏不止,将刻苦求学之路看作历练成长之途。为减轻家庭负担,她和在哈工大读书的弟弟,一面依靠生源地助学贷款解决学费和住宿费,一面自力更生,通过兼职承担自己的全部生活费。

村里的邻居说:“她比其他同龄的小孩懂事要早得多,她十二三岁时,爸妈就开始去外地务工,留下她和弟弟,她承担所有的家务,还要照顾弟弟,她学习成绩还特别好,年年都是班级第一”。在这些夸奖的背后是一个农村女孩破茧化蝶般的成长之路。高考结束后,她去工地看望爸妈,在工地的一角,她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弯着腰费力地用铁钩捆绑拇指粗的钢筋,汗水浸湿的后背、布满铁锈的双手、黝黑憔悴的脸庞,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她的心。身材娇小、体弱多病的妈妈,每天都要像男人一样,在30多度的炎炎酷暑中工作10多个小时,为的就是让自己和弟弟能够有个更好的学习条件。她的眼圈一下子红了,暗下决心,从今以后自己要承担全部的责任。就在回家的路上,她看到一家服装厂的招工启事,便鼓足勇气报名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兼职。烫花车间昼夜不停,几天的夜班下来,她累得连饭都不吃倒头就睡。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绝对不能退缩,也就从那时起她渐渐养成了面对困难愈挫愈坚的品格。就这样,她怀揣2800元工资和一份助学贷款合同,走进了大学生活。

报到第二天,她就开始了每天站立七八个小时的兼职工作,一边忍受着腿脚僵直、肠胃不调这些身体的苦痛,一边克服疲惫坚持学习。看到身边同学悠闲自得的生活方式,她总是安慰自己,把兼职当做锻炼身体、观察社会、提升能力的最佳方式,还能拿到工资,何乐而不为?当别人为了寒暑假的旅行而雀跃不已时,她则已经把假期中的每一天都列入了学习和实践的计划中。大学的所有假期她从未回过家,凡是能够利用的时间她几乎从不放过。就这样,她不但没有再给父母增加负担,反而通过兼职和各类奖学金补贴家用,并帮助弟弟完成学业。

她用自己肩膀为自己的大学扛起一方天空,她用自己的努力为父母带来一丝欣慰。因为年轻,所以更要学会付出,更加坚强。

二、天道酬勤,博学笃行:实现学习与实践的协同创新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她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才有更大的资本实现梦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对于物理和数学功底较弱的她来说,学起来难度很大。她告诉自己,即使课上听不懂老师讲的,课下也要坚持弄懂,一定要做到融会贯通、游刃有余。一位老师鼓励她:“坚持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总有一天你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与优势!”她牢牢记住了这句话,不急不躁,求真务实,博学笃行,渐渐地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近300人的专业排名中她始终保持前三。为了提高数学成绩,为专业课打好基础,她主动参加学校的数学建模集训,面对困扰她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以常人难以企及的劲头一步一步向自己的目标靠近,最终她的付出得到回报,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山东赛区二等奖,从此数学不再是她学习中的拦路虎,反而不断激励着她勇攀高峰。

深谙勤学乐学之道的她,期待以自身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快乐学习中来。作为学生会学术部部长的她,带领部门举办了学习经验交流会、英语演讲比赛、金工实训挑战赛、机械创新设计竞赛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协助学院搭建了分阶段、系统化的学习能力拓展平台,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校内外学术科技类竞赛中获奖数量和质量均居全校榜首。每逢学期末,她所在的宿舍就成为考前辅导的小课堂,只要来找“学霸姐”,她都尽心尽力予以指导和帮助。她以自身感悟影响和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关注自身成长与实践。她创立的青岛理工大学机电产品创新社团,从最开始的十几人逐渐发展壮大为超过200人、阶梯式发展的全校最大科技创新社团。她组织发动并策划了75个校院级科技创新项目,参与学生超过300人。在她的积极工作下,仅过去的一年中机械学院参加国家级、省级等各类学术科技竞赛人数超过20070余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她的感召下通过各类方式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涵育学术素养,学院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三、百折不挠、行者无疆:科技之光照亮成长之路

当所有的课程都被她熟练掌握之后,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就非常自然地成为她继续奋进的方向。而在贫寒中历练的拼搏精神鼓舞着她在学术研究的殿堂中愈战愈勇。

2014年春节,她带领其他几名队员每天坐3个小时的公交车,去一湾之隔的主校区实验室设计、制作、调试着一个尚未问世的作品,陪伴他们的只有满地的机器零件、装配图纸和窗外不时响起的鞭炮声。一遍遍地组装和拆卸,一次次的失败和重来,每天不足5小时的睡眠在她脸上留下的不是疲惫,而是全身心投入后的执着与兴奋。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她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完成了从图纸设计到实物制作的一系列工作。当这个曾经在她脑海中若隐若现的机械“萌宠”最终现身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付出化作了收获的喜悦。她带领团队独立设计制作的“四位一体化多功能机械类教学示教仪”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成长之路在科技之光的引领下进入了快车道。

此后,她作为第一负责人申报的科研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她带领三个团队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生长环境可控的磁化水工厂化豆芽菜生产系统”、“智能变频快件分拣打包系统”、“简约式润滑油膜和摩擦力测量一体机”三个作品分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成为历次参赛选手中的翘楚。以其中的一等奖作品为基础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已经成功授权。大步开拓在科技之疆的“学霸姐”,如同一只飞翔在创新天空的领头雁,俨然有了小小科研带头人的风范。

回首过去,一路走来,有前进的挫折,有成功的喜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她希望能秉持“百折不饶、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的理工精神,用自信与勇敢追求梦想、用智慧和汗水成就梦想!

上一条:我校举办2015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理论培训
下一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新青年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15-2020 共青团青岛理工大学委员会  
市北校区地址:青岛市抚顺路11号 邮编:266033   |   嘉陵江路校区地址:青岛黄岛区嘉陵江路777号 邮编:266520 
临沂校区地址:临沂市费县县城东外环1号 邮编:273400